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6/13的第3個作業..

*3-5.2.2 : 能量轉移透過食物鏈,但食物鏈不是有效率的,因為會流失大多的能量。

*3-5.2.3 : 生態效率-當生物量從一營養水準到下一水準時的可使用化學能源的百分比轉移。

*3-5.2.4 : 10%的生態效率-綠色植物從太陽取得1,000單位,用來支持肉食動物的化學能只有100單位。

*3-5.2.5 : 每個轉移過程都有 90% 能源損失。



*4-3.1.focus.1 : 蟑螂已經活了非常久的時間!

*4-3.1.focus.2 : 蟑螂幾乎無所不吃 無所不在!

4-3 P69 FOCUS1.2段

Cockroaches the bugs many people love to hate,have been around for 350 million
years--longer than the dinosours lasted.

蟑螂是很多人恨之入骨的蟲 牠已經活了3億5千萬年了-比恐龍還久。


One of evolution's great success stories,they have thrived because they are rapidly reproducing generalists.

一個很成功的進化故事,牠們已經繁榮  因為他們正在快速地再製造 多面手。

---------------------------------------------

The earth's 3,500 known cockroaches species can eat almost anything, including algae, dead insects, fingernail clippings,electrical cords, glue, and soap.

地球 3,500個已知的蟑螂品種幾乎能吃任何東西,包括藻類、死的昆蟲、手指甲屑、電的繩索、
膠水和肥皂。


They can also live and breed almost anywhere except in polar regions.

他們幾乎能在除了兩極的區域中之外的任何地方生存且繁殖後代。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3-5 P52 左邊第1~4段

Energy transfer through food chains and food webs is not very efficient because, with each transfer, some usable chemical energy is degraded and lost to the environment as low-quality heat,as a result of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能源轉移過食物鏈,且食物鏈不是非常有效率因為,由於熱力學的第二法律,藉由每移動,一些可使用的化學能源對環境當做低品質熱是被降級和失去的。

In other words, as energy flows through ecosystems in food chains and webs, there is a decrease in the amount of chemical energy available to organisms at each succeeding feeding level.

換句話說,當能源流過生態系統在食物鏈和網中,每個成功逐漸強烈的水準有生物可用的大量的化學能源方面的減少。

--------------------------------------

The percentage of usable chemical energy transferred as biomass from one trophic level to the next is called ecological efficiency .

當生物量從一個營養水準到下一個水準時的可使用化學能源的百分比轉移 就叫做生態效率。


It ranges from 2% to 40% (that is , a loss of 60%-98%) depending on what types of species and ecosystems are involved , but 10% is typical.

它的範圍從 2% 到 40%(也就是有60%-98% 的能量損失) 依靠哪類的物種和生態系統被包刮,但是 10% 是典型的。

--------------------------------------

Assuming 10% ecological efficiency (90% loss of usable energy) at each trophic transfer, if green plants in an area manage to capture 10,000 units of energy from the sun, then only about 1,000 units of chemcial energy will be available to support carnivores.

假定 10% 的生態效率 (90% 可使用能源的損失)在每個營養的轉移,如果在一個區域的綠色植物設法取得來自太陽的能源10,000個單位,那麼可用來支持肉食性動物的化學能源大約只有1000個單位。

--------------------------------------

The more trophic levels there are in a food chain or web, the greater is the cumulative loss of usable chemcial energy as it flows through the trophic levels.

當它流過營養水準時,在一個食物 鏈或網 中營養水準愈高,可使用化學的能源累積的損失也愈多。


The pyramid of energy flow in Figure 3-16 illustrates this energy loss for a simple food chain, assuming a 90% energy loss with each transfer.

在圖 3-16 的能源流程金字塔 作圖解為 這些能源損失對一個簡單的食物鏈,假定每個轉移過程都有 90% 能源損失。

--------------------------------------

Tertiary consumers
三級消費者(人)

Secondary
二級消費者(鱸魚)

Primary
初級消費者(浮游生物)

Producers
生產者(浮游植物)

Decomposers
分解者


****整段重點

每個營養水準轉移都會有90%的能量損失。
即10%的生態效率。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第二章作業

*2-1 What is Science?
  努力發現自然如何工作,且使用知識關於在本質上發生的可能作預測。

*2-2 What is matter?
  1.物質是指任何有質量且佔據空間的事物。
  2.物質是由元素及化合物組成,它們組成原子、離子和分子。

*2-3 How can matter change?
包含
  1.化學變化: 物質的本質改變。
  2.物理變化: 物質本質不變,但是狀態改變。
  3.原子核的改變: 核分裂 核融合 放射性元素的衰退。

*2-4 What is energy and How can it change its form?
  1.能量是作功或轉換熱的能力。
  2.它如何改變它的形式?

 *主要的兩種形式
  1.動能(EX:風、流動的水、電力、熱、輻射)。
  2.位能:以不同形式被儲存,位能可以轉換成動能。
 *必定遵守的兩大定律
  1.能量守恆,當能量進行物理或化學變化時,不會有能量產生或破被壞。
  2.能量轉換會造成能量的散失

*2-5 How can we use matter and energy more sustainably?
  1.避免浪費物質and能源。
  2.回收並重複使用資源。
  3.控制人口成長數目。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2-4.P34左邊2.3段

This is scientific law tells us that when one form of energy is converted to another form in any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energy input always equals energy output.

這是科學的定律告訴我們 當能源的一種形式被轉換到任何的物理或化學變化的另一種形式的時候,能源輸入總是等於能源輸出。

No matter how hard we try or how clever we are, we cannot get more energy out of a system than we put in.

不管我們如何努力嘗試,不管我們多聰明,我們不能得到比 我們輸入 更多的系統能源輸出。

This is one of nature's basic rules.

這是自然的基本規則之一。

Because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states that energy cannot be created or destroyed, only converted from one form to another, you may be tempted to think there will always be enough energy.

因為熱力學的第一定律說,能源不能夠被創造或者被破壞,只從一種形式轉換到另一種,你可能被誘惑認為,總是有足夠的能源。


Yet if you fill a car's tank with gasoline and drive around or use a flashlight battery until it is dead, something has been lost.

然而如果你將一個汽車油箱裝滿汽油且開車繞周圍 或 使用一個手電筒電池直到它沒電,有些事物已經失去。

But whats is it?

但是什麼是它?

The answer is energy quality, the amount of energy available that can perform useful work.

答案是能源的質量,可得到的能源多寡能夠執行有用工作。

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第一章作業(6題)

.....................................................................................
1-1 What is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y?
一個環境永續的社會是什麼?

我們的生活都是仰賴 大自然及太陽 來維持。其中,太陽是我們主要的能量來源,大自然也須仰賴太陽,才能發展出永續的自然環境。環境永續的社會是指,藉由我們的減少資源浪費、污染,能夠讓我們的大自然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水準。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達到 人類、生物及環境 的平衡。

. ...................................................................................
1-2 How c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ies grow economically?
如何在環境永續上使社會經濟成長?

當我們在提升社會經濟的同時,要考慮到環境的問題,再來做出環境和經濟雙贏的決定。一個能夠使環境永續發展的國家,我相信才有一定的基礎使經濟成長,在發展經濟時,要考慮到自然環境的問題。怎樣把對環境的汙染降低、資源的回收再利用...等等。如此一來,便可以達到 環境永續及經濟成長 雙贏的局面了。

.. ..................................................................................
1-3 How are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s affecting the earth?
我們的生態足跡如何影響地球?

生態足跡,顧名思義,就是指生物對環境上留下不可抹滅的改變或影響。放在我們人類身上,就是指對大自然的汙染了吧,至少好的改變我是想不出來的,空氣污染、全球暖化、臭氧層破洞、資源的浩劫...等等,都是我們對地球造成的重大影響,雖然人類目前有在開發新的能源,但是新的能源不會帶來污染嗎?相信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環境問題。

... .................................................................................
1-4 What is pollution and what can we do about it?
什麼是污染? 我們對污染能做什麼?

污染,對大自然、人類或其他生物有害的化學或物理變化。

我們可以將可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少用化學藥品(農藥、清潔劑等等)、節約用水用電、不要隨地亂丟垃圾、多搭大眾交通工具等等。雖然還是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但是要完全沒有污染也是很難的,至少能減緩環境降格的速度。

.... ................................................................................
1-5 Why do we ha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為什麼我們有環境問題?

產生環境問題的主因就是
人口增加 人口數一多,所需要的資源就增加,糧食問題、居住問題、垃圾問題...各種問題相繼出現。

浪費非再生的資源 非再生資源(煤、天然氣、石油等等)一旦耗盡,就會發生電力不足、汽車無法發動、沒辦法煮飯...等等。

太多人貧窮 貧窮地區比較不注重衛生,又常生很多小孩,因此造成疾病、人口死亡等等。

市場動亂 市場價格不穩定,民心會動盪不安,會引發政局動亂,進而發生戰爭。 
 
人類不太瞭解自然如何運作 魚是大海養的,市場上的魚是漁夫從大海撈上來的,顧客花錢買魚,只付給漁夫捕魚的成本,大海養魚的成本呢?資源的消耗量>循環量,總有一天會地利浩劫、大海沒有魚,整個地球就這樣毀了。

..... ...............................................................................
1-6 What are four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sustainability?
什麼是四種科學永續的原則

1.仰賴太陽能 : 太陽使地球溫暖,並支持著植物行光合作用,來提供糧食給人們和其他動物,是一種零污染的能源。

2.生物的多樣性: 讓生物能永續生存,避免同種生物在一次環境劇變中全部死亡。

3.數量上的控制: 用競爭的方式,來限制各族群所獲得的資源,以維持生態的平衡。

4.營養的循環 : 大自然會回收動植物 生產/遺留 的化學物質(透過分解者)。

...... ..............................................................................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2-1.1.P24.第3段

There is nothing mysterious about this process.
You use it all the time in making decisions.
Here is an example of applying the scientific process to an everyday situation:

沒有什麼神秘的事物包含在這個程序裡。
你總是在作出決定方面使用它。
這裡有一個例子關於應用科學的程序到一種每天的情形:


observation : You switch your flashlight and nothing happens.
question : why didn't the light come on?
hypothesis : maybe the batteries are dead.
test the hypothesis : put in new batteries and switch on the flashlight.
result : flashlight still does not work.
new hypothesis : maybe the bulb is burned out.
experiment : replace bulb with a new bulb, and switch on flashlight.
result : flashlight works.
conclusion : second hypothesis is verified.


觀察:你打開你的手電筒,而沒發生任何事情。
問題:為什麼不會亮?
假設:也許電池沒電。
測試假設:手電筒換上新的電池且打開開關。
結果:手電筒仍然不亮。
新的假設:也許燈泡燒壞了。
實驗:換一個新的燈泡,且打開手電筒。
結果:手電筒工作。
結論:第二個假設被查證。